上周,惠州市中考刚刚落下帷幕。走出考场时,阳光正好,小川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,嘴角扬起一抹微笑,数月前不慎触碰法网时的悔恨和迷茫,如今全都转化成对未来的憧憬。
短短时间内,这只离群的“雏燕”如何成功“归巢”?
一只迷途的“雏燕”
“李法官,马上就要中考了,我想参加,给自己九年的学习一个交代!我不想就这样毁了……”今年六月初,在惠州惠东法院一起轻微刑事案件的庭审现场,未成年被告人小川低着头,声音带着哽咽和强烈的渴望。
距离中考剩下不到1个月,这本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,却因一时失足,被隔绝在冲刺的课堂之外。翻阅案卷时,承办法官李丽丽的心被深深触动,庭审调查以及深入的社会调查也让她清晰地看到:小川的失足,与其家庭监管的长期缺位、亲子沟通的严重不畅密不可分。父母为生计奔波,无暇顾及其内心的波澜与成长的困惑,导致他在迷茫中踏错了关键一步。
更让她揪心的是,小川眼中那一份对重返校园、参加中考的渴望是如此真实而迫切。
考虑到小川犯罪情节轻微、主观恶性不深、认罪悔罪态度真诚、再犯风险较低,具有明确的复学意愿,合议庭经深入讨论后,认为对其依法适用缓刑并辅以强有力的帮教措施,最能体现“教育、感化、挽救”方针,也最有利于这个迷途少年抓住中考机遇、重塑人生。
然而,能否顺利复学,成为缓刑考验期内有效帮教和防止其脱离正轨的关键一环。
“这不是简单的案子,关系到一个孩子能否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。缓刑是路径,返校读书是支撑他走稳这条路的核心支柱。”李丽丽深知,“一判了之”并非终点,必须先为这只渴望归巢的“雏燕”铺实返校之路,才能真正发挥挽救实效。
量身定制“归巢”路
在了解小川的需求后,惠东法院第一时间启动未成年人帮扶机制,精准聚焦核心问题:复学衔接、行为矫治、家庭支持、中考备考。
然而,复学之路荆棘密布。学校的顾虑、中断的学业、周遭的目光,像无形的枷锁横亘在前。
李丽丽并未却步,而是一头扎进了对小川情况的深入了解中。孩子过往在校表现、学业基础如何?中断学业的困难大吗?学校对接收他复学的态度和顾虑是什么......带着厚厚的调研结果,她主动化身“破冰者”,多次联系教育部门和学校,与校领导、班主任促膝长谈。
法官走访学校了解当事人情况
“我理解学校的担忧,”李丽丽恳切地说,“但请相信小川是真诚悔过,法院也会全程跟踪帮扶。给他一个机会,或许就能挽救一个少年的未来。”接着,她又向校方详细介绍了小川的悔罪表现及法院拟采取的帮扶思路。
校方听完后也连连点头:“李法官,你们的工作做得这么细,我们愿意配合。小川的情况我们了解了,只要他是真心改过,学校的大门可以为他重新敞开,我们帮助他赶上进度!”
这声应允为“雏燕归巢”点亮了第一盏灯。
家校共育助“振翅”
复学是回归正轨的核心一步,而家庭则是预防再犯的第一道防线。案件宣判后,李丽丽没有丝毫松懈,第一时间针对小川父母进行了一场严肃而温情的家庭教育指导。
“孩子犯错,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”李丽丽语重心长地劝说,“忙于生计不是借口。从现在起,你们要多倾听他的心声,关注他的成长。你们的改变,是他重新起飞最大的动力。”
小川父母面带愧色频频点头:“法官,我们懂了,以前确实疏忽了,以后一定好好管。”
与此同时,法院积极发挥好桥梁作用,与学校逐一落实复学的各项细节。李丽丽还不忘鼓励小川:“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,人生的航向可以修正,希望你把握机会,向上向善发展。”
法官的寄语如同暖流,注入小川心田。他抬起头,眼神坚定:“李法官,我一定珍惜这次机会,拼尽全力冲刺中考!”
6月下旬,小川已稳定复学。书桌上他埋头苦读的身影,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,都诉说着一个迷途少年重新点燃希望的故事。那只曾迷失方向的“雏燕”正朝着广阔天空奋力振翅。
小川的转变,是惠东法院深入贯彻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,深化少年审判改革,做实判后延伸帮扶的生动缩影。
教育为主、惩罚为辅,保护与挽救同行。惠东法院建立“一案一策”帮扶档案,联合检察院、司法行政、教育、妇联等多方力量,形成“政法一条龙”+“社会一条龙”的工作合力。今年上半年,共为4名未成年被告人提供复学、复业帮助;针对监护缺失或教育不当的家庭,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5份、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函1份,法官寄语1份,引导家长“依法带娃”。
来源:惠州中院 惠东法院
审核:黄慧辰
编校:余淑娴
采写:罗晓燕 蔡嘉威 游舜杰
上一篇:299元, vivo新品官宣: 7月10日, 正式开售!
下一篇:没有了